湖北鄂州六项机制优化师资推荐教育均衡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3-15 16:00:00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毫不逊色于城区”,“再也不用为择校发愁了,在家门口同样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是鄂州市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试点改革后,学生家长对教育均衡发展表达的认可和赞许。
鄂州市是湖北省规模最小的地级市,全市现有中小学291所,中小学教职工1万余人。针对前几年全市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择校热升温等问题,鄂州率先在湖北省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试点改革,尤其在统筹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建立并完善了“训、补、流、助、比、访”六项机制。全市所有学校校长和教师,从小学到高中、从普教到职教、从城市到农村,全部由市、区教育局统一管理和调配。
“训”,即教师全员培训机制。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思路,开展教师培训,教师参训率达100%。重点针对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学科,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免费培训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1600余人次。
“补”,即教师及时补充机制。采取公开招考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办法,近两年共为农村学校新招聘200余名大学毕业生,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明显优化。
“流”,即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实行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师的调配交流,明确规定城区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必须具备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工作经历,每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数达总数的10%以上。
“助”,即教师结对援助机制。大力实施百所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手拉手”,千名城镇教师与农村“结对子”的“百千工程”,采取“送课下乡、跟踪辅导、探讨交流”等形式,积极实施“名师引领工程”,每名鄂州名师辐射引领3至5个乡镇,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比”,即教师全员比武机制。为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建立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2010年鄂州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教师“教学大比武”暨评选“学科带头人”活动,全市万余名教师人人参与讲课、听课、评课。市教育局明确规定,教师全员比武每年举行一次,学科带头人每两年评选一次,要求学科带头人做到“六带头”,即带头践行师德规范、带头提高教学质量、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带头开展质量监测、带头指导学科教师、带头学习教学理论。
“访”,即教师课外走访机制。全面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实现家校沟通,携手育人。
东方司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