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告别“星级考”关键在教育均衡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3-15 16:00:00
媒体披露,上海市教委日前刚宣布撤销“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官网即贴出“更名通知”,通知内容显示,改名后考试继续进行,而针对这一考试的培训机构也表示,考试仍然会考。
考级机构的强硬表态背后是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如果这一现状无法改变,家长们就仍然要靠“投资”各类考级班、考证班去获得名校敲门砖,孩子们的补习负担仍然减不下来。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上海教育部门就应及早转变思路,从增加教育投入上去改善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让家长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可以让孩子进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去学习。
名校校长们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牛,和上海择校风已形成恶性循环有关,根据就近入学原则,名校周边的房地产成为学区房越来越贵,生源越来越好,名校孩子的家长中有能力投资教育者也越来越多,名校也就有更多资金可以聘用名师教学。相反,普通学校的孩子则大多来自中低收入家庭,有的还是农民工的孩子,家长们自然没钱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优质教育人才不断流失。
要打破这一死循环,就需要教育部门实实在在补贴普通学校的教育投入,让这些普通学校通过留住人才、增聘人才,尽快追上名校的教育水准。
同时,教育部门也不妨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模式来实现全市教育资源的公平分享。
上海中心城区有大量名校,集聚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希望上海教育界能早日打破区级教育行政化管理模式,变教育财政按区直接分配为教育财政按区间接分配,让各区都能有机会跨区向名校团队购买教育服务,既让这些名校在全市范围获得迅速扩大规模、复制教学经验的政策空间,也让郊区孩子能获得接受市中心名校教育的机会。
此外,上海还需要有效提高高中入学率,使家长们对中考不必过于焦虑。上海近年来高校招生数已有明显增长,从2000年的22.68万人已增至51.57万人,海外名校也纷纷到上海和上海周边开设分校。这些都为上海高中扩招提供了有利条件。香港、广东都曾在实行9年义务教育后大规模投入高中建设,希望上海也能早日将增加高中投入提上议事日程。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捷径,希望上海教育界直面社会需求、锐意创新,让孩子们少受苦,多些成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