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总不能自己集中,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5-11 01:48:13
家长课堂
1、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注意力分散的孩子也会因自己的行为而苦恼。因为还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所以会在周围众多的刺激下不自觉地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把环境营造得有次序。如果带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去市场等人多的地方,他可能会更加控制不住,因此最好不要带孩子去类似地方。即使去的话,也要让能偶管教他的男性家长带着去。
2、家中布置要井然有序
家庭环境也非常重要。总是处于类似电视音量很大的吵闹环境中,无论是谁都很容易注意力分散。把容易引起孩子过度好奇心的物品收起来,让孩子平时所处的环境尽可能的整洁干净。
3、不要插手孩子正在做的事
孩子正集中注意力做某事的时候,不要突然打断他。孩子的房间再脏再乱,也不要在孩子聚精会神地看书或玩耍时进去收拾,可以稍后再打扫。培养孩子对一件事情能够专心致志的习惯,注意力分散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4、创造机会让孩子发泄精力
孩子大多精力旺盛。如果精力发泄不出去,孩子就会在家里四处乱跑、惹是生非。因此,应该让孩子在外面尽情地欢腾乱跳,或者经常创造让孩子多做运动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玩盖房子、拼图等能够提升注意力的游戏,这些方式都可以减少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行为。
5、去公共场所时,事先准备好孩子的玩具
带孩子去要求行为规矩的公共场所时,最好准备一些图画用具或者一个人能看的图书等有意思的东西,让孩子能够自得其乐。坐地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玩折纸或者翻绳。需要带着孩子长时间逗留在室内的时候,在孩子不耐烦之前,父母中的一人要暂时把孩子带到户外玩一会儿再回来。经常有些父母带孩子去看电影或戏剧,但最终不得不中途带孩子回家。想带孩子去此类公共场所的话,需要等孩子能长时间坚持集中注意力后再尝试。
家长课堂
兴趣在孩子的注意中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只考虑孩子的兴趣,要通过日常生活,逐渐培养孩子“集中注意”的习惯。为此,必须让孩子逐渐学会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注意。由于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差,所以要经常使孩子了解大人叫他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从而逐步使他们学会根据需要(不仅仅是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任务,进而促进注意力的发展。
游戏是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不仅心情愉快,兴趣浓厚,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往往是目的、任务明确,所以游戏时孩子的注意很容易集中。几个小游戏,对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很有帮助。
家长课堂
游戏1:猜扑克
做法:去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孩子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孩子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子上,有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最后让孩子报出梅花2在哪里,如果他猜对了,就算胜出。家长和孩子可依次轮换做游戏。
提示: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可有效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2:抢背电话号码
做法:一本电话号码本,就可以成为游戏工具。家长让孩子看一两秒钟电话号码本,让他记住某人的号码,然后移开号码本,让他背出来。家长和孩子还可以轮换着背,比比谁厉害。
提示:随着孩子记忆号码的水平不断提高,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孩子记两个或三个人的号码等。
游戏3:开火车
做法: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爸爸当作北京站,妈妈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提示: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朋参加,那就更好了。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他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就会乐此不疲。
游戏4:乒乓球抗干扰
做法: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你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她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孩子为了不输给你,就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
提示: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就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他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