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尊重和培训学习能力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0-13 01:55:25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一两岁的孩童,周围堆着各式各样的玩具,漂亮的洋娃娃、精美的电动汽车、豪华的积木等等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而这个孩童却对这些玩具完全没有兴趣,弃置一边。因为他正兴致勃勃地把玩着一个空酒瓶、一个废弃纸盒或者其它成年人眼中不能称之为玩具的物件。这时,孩子的父母过来了,“宝贝,你看这个电动玩具多有意思啊,这个毛绒娃娃多可爱啊,这个积木好贵的,咱们玩这个,把你玩的那个废物扔了。”
这个空瓶真的是废物吗?其实未必。当一个孩子在把玩空瓶子时,那是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出于自身的兴趣点,毫无任何掩饰地在诸多的玩具中作出的选择。这个自动选择的过程就可能预示着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而那些所谓昂贵的、精致的、华美的、益智的玩具,在他眼中可能并无任何意义可言。家长们强行代替孩子作出选择,无非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孩子。
如今的孩子思维方式千篇一律的问题根源,我们或许可以从文章开头提到的场景以及上面的故事中窥见端倪——在对孩子的早期乃至学龄教育过程中,我们缺失了以一种静观之心去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方式,缺失了安静倾听孩子内心最细微的声音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游戏规则,以一种近似功利的态度,要求他们遵从固定的行为方式,责成他们承担与实际年龄不符的课业,过早地向他们灌输成人世界的物竞天择。人为之下或者是无意当中,诸多的天赋被压制,儿时的童真被剥夺。
教育孩子,不是把大人的思维灌输给孩子,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
这个空瓶真的是废物吗?其实未必。当一个孩子在把玩空瓶子时,那是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出于自身的兴趣点,毫无任何掩饰地在诸多的玩具中作出的选择。这个自动选择的过程就可能预示着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而那些所谓昂贵的、精致的、华美的、益智的玩具,在他眼中可能并无任何意义可言。家长们强行代替孩子作出选择,无非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把大人的思维灌输给孩子,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